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团队专访

      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国赛”)中,北师港浸大(UIC)2021级统计学专业张子陶、黄泳妍,财务学专业聂子阳,以及2022级金融数学专业刘金穗、刘若扬、张译心两组同学荣获国家一等奖(简称“国一”,2023年获奖比例为0.55%)。这是继2010年获国一之后,UIC学生再次获得国家一等奖。为此,我们采访了获得国一的两组同学。以下是张子陶、黄泳妍和聂子阳分享。



******** 团队专访 ********


张子陶

Q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张子陶:大家好,我是张子陶,是一名UIC统计学专业大三学生,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分享我参加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


Q2:对拿到国一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张子陶:当我得知我们组获得了广东省一等奖的时候其实已经很开心了,之后获得国一有一点出乎意料,但无论如何,这对我来说都会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UIC参加这样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学术价值的比赛,也很荣幸能够在多年之后再一次为UIC获得国家一等奖。另外,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三个人在比赛中共同努力、相互支持,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次获奖也让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高的追求,激励我更加努力学习和进步。


Q3:你是否有一些自己的参赛经验和感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张子陶:在参加国赛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分配时间和资源,合理安排工作。相较于上一次我们组参加比赛,我们这次的分工更加明确,有人负责建模,有人负责编程,这使得论文的完成效率大幅提高。另外,我想说的是,同学们不要低估了自己的潜力,我们组这次在选题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但是我们在尝试C和A题都没有思路后,没有放弃,而是再次仔细思考B题,最终建模才顺利进展了下去。更重要的是,我意识到数学建模不仅是一种比赛,更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因此我鼓励更多其他专业的同学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这会让你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


Q4:你觉得UIC的学习生活对你有哪些帮助?

张子陶:在UIC的学习生活中,我得到了很多支持和帮助,这对我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提供了专门的建模培训课程,这给了我们额外系统性学习建模的机会。其次,学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竞赛环境和氛围,为参加建模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机房和实验室,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这样的用心之举给了很多同学们第一次参加比赛的信心,也包括我。最后,专业的学习让我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为我在竞赛中的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5:关于其他方面,你还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张子陶:本次获奖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知道我和队友有实力冲击更多其它的比赛,我希望接下来我能和队友一起参加更多比赛,也在这里祝UIC的学子能够在接下来的大赛中斩获更多的荣誉!



聂子阳

Q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聂子阳:我叫聂子阳,是一名来自UIC财务学专业的大三学生,非常荣幸在上一次国赛获得国家一等奖。这次获奖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学校和学院的一种荣誉。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参赛感受和经验,同时也谈谈我的相关学习和成长之路。


Q2:对拿到国一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聂子阳:在得知拿到国一的那一刻,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激动。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证明了我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得到了回报。同时,我也感到了一种责任和使命,因为我明白这个奖项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我未来学习和发展的期望。


Q3:你是否有一些自己的参赛经验和感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聂子阳:回顾参赛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建模的魅力和挑战。在参赛过程中,我不仅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和计算机知识,还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建模。这不仅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我更加明白了数学和统计建模方法在当今时代以及未来的重要性。三天三夜的比赛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和协作。在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讨论、试错和调整,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信任。通过这次比赛,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是非常宝贵的品质。比赛期间,我们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压力,但正是这些压力让我们更加专注于问题本身,更加努力地寻找解决方案。最后,我知道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在面对紧张和快节奏的比赛时,每分每秒都尤为珍贵,在保证良好作息的同时精确分配时间,保证按时完成相应任务也是成功的关键之一。


Q4:你觉得UIC的学习生活对你有哪些帮助?

聂子阳:我想感谢学校,学院和我的专业为我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三年的专业学习在培养我的逻辑思维,问题分析和数据收集等能力的同时也让我和我的队友在知识和技能上形成互补,我们拥有更大的知识面和更加广泛的个人能力,这对我们团队高效协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Q5:关于其他方面,你还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聂子阳:非常感谢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不仅让我收获了荣誉,成长,与进步,也让我更加有信心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挑战自我,追逐梦想。



黄泳妍

Q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黄泳妍:大家好,我是21级统计学专业的黄泳妍,很荣幸能够接受此次采访。


Q2:对拿到国一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黄泳妍:当得知拿到国一,我感到非常惊讶与激动。从未想过第一次参加国赛就能获得这份荣誉。回顾比赛的全过程,虽然很煎熬,但值得。


Q3:你是否有一些自己的参赛经验和感悟,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黄泳妍:数学建模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我觉得整个队伍都需具备坚持下去的意志力和钻研精神。这次国赛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是遇到困难时我们没有轻易放弃,而是不断思考,一点一点突破,最终战胜难题。这也是这次比赛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迎难而上的精神。

其次,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论文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团队合作尤为重要。积极的讨论和较为明确的分工,使我们即使在更换选题的情况下,仍然能高效完成比赛。

关于建模内容,其实前几问大家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差距通常体现在如何把建模的逻辑和思路清楚表达出来。数学建模的核心在于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展示数学知识的水平。因此,比赛的重点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数学知识的丰富程度。


Q4:你觉得UIC的学习生活对你有哪些帮助?

黄泳妍:我在大二时从财务学转入统计学专业,学习统计理论类及编程类课程,并了解到数模竞赛。大二时通过学习回归分析、最优化、C语言、R语言等专业课,我学会了如何利用模型分析数据,进行预测和推断。我还参加过UIC数模组组织的建模培训,让我在短期内汲取新知识并对数学建模比赛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学校为参赛队伍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学校提供24小时开放的机房和比赛注意事项提醒等,助力我们成功获奖。


Q5:关于其他方面,你还有什么想分享的吗?

黄泳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也将成为我本科阶段珍贵的回忆。希望大家未来遇到难题都能跳出舒适圈,敢于挑战自己,而不是只做有把握的事情。


再次祝贺张子陶、聂子阳、黄泳妍获得国赛一等奖,感谢团队带来干货满满的经验分享。数学建模是科研能力、逻辑思维、团队精神的多重考验。希望此次专访能够让同学们在备战建模竞赛的过程中有所启发,并以此为激励,全力以赴,不畏困难,在未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来源 | 理工科技学院



Last Updated:May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