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立MAI offer+4!市场营销管理4学子的成长轨迹


 2025届市场营销管理毕业生今年共斩获7份新加坡国立大学offer其中4份集中在 “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硕士项目,程一航/何青妍/柯春妍/吴梓瑄组团出发。这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在营销领域纵深发展的强烈意愿,更是世界顶尖学府对本专业学子实力的高度认可!

程一航

市场营销管理2025届毕业生

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

何青妍

市场营销管理2025届毕业生

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香港大学全球管理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

柯春妍

市场营销管理2025届毕业生

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

吴梓瑄

市场营销管理2025届毕业生

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

新加坡国立大学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南洋理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


01

01

01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学习过程中,哪件事让你最难忘?它如何影响了你?

@ 柯春妍:

转变思维方式,从用户角度出发

印象深刻的是在Marketing Strategy(市场营销策略)这门课的最后一节课,经验颇丰的林克龙老师讲了一句话:“Marketing is not to increase sales, but to understand your customers’ needs.(营销的目的不是提高销量,而是理解客户需求。)” 这句话深化了我对专业的认知。从那之后,不管是做Group Project(小组项目/作业)还是实习时参与方案策划,我都会先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需求痛点是什么,再来谈创意和执行。是老师的经验之谈影响了我对市场营销本质的理解,也逐渐成为我做决策时的思维方式

小组项目学习与讨论



@ 吴梓瑄:

用数据读懂商业需求

大三时,我抱着“市场营销专业不应只学理论”的决心选修了部分有关学习Python的课程,这些课彻底改变了我对市场营销的理解。

老师用实际案例教学,比如用Pandas分析某电商平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再用Matplotlib可视化呈现结论。我第一次意识到,代码不是程序员的专利,而是解开商业问题的钥匙。后来我又连续修习了有关R语言统计建模课程,并在比赛中学会了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应用,还自学了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算法。

小组作业

这些技能在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市场营销分析与洞察硕士时直接派上用场——面试中,一位教授问我:“如果让你用你的方式来帮助Netflix解决目前用户新增长缓慢的问题,你会怎么做?”我立刻想到在商业分析课上的小组作业:当时我们用多元回归分析沃尔玛在美国的销售数据,发现天气温度和促销活动的影响权重最高。我用同样的逻辑重点强调用数据找到有关Netflix线上广告投放的问题,教授点头说:“这正是我们项目需要的实操思维”,并且对我拥有的数据分析技能感到满意。




02

02

02




最难克服的挑战

哪门课程或哪项作业最具挑战性?你是如何突破的?

@ 程一航:

主动请教老师+构建思维导图

《宏观经济学》,因为我本人并不擅长计算类的相关科目,但这门课程恰好又是各种计算原理与宏观经济原理的交叉,再加上我在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中表现的有些吃力,就导致了我对自己能否学好这门课程持怀疑态度。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课程正如我所预料的一样具有难度,但是通过一些方法能够克服这些困难。首先就是积极找教授询问,争取在课间和课后解决课上所遗留的问题,不能拖延,否则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后续的课程就无法理解了。第二个方法是积极构建思维导图,每天抽空十余分钟,将课上所学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在学期末的时候我就发现,所有的复习资料已经在平时就整理好了,这极大的减轻期末复习压力。最终,这门课我拿到了A,是一个令我满意的成绩,我很高兴我克服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困难。

宏观经济学笔记与思维导图


03

03

03





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 吴梓瑄:

课堂工具变实战利器

大三暑假,我在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担任社交媒体营销实习生时,深刻体会到课堂知识的实战价值。例如,Business Analytics(商业分析)课程中学习的A/B测试方法被我直接应用于优化抖音视频发布时间——通过对比午间12点和晚间8点的数据,发现后者互动率高出23%,调整后单条产品视频播放量从5000增至7200,带动账号整体观看量提升35%。

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课程中的工具和模型并非纸上谈兵:用Python处理用户评论情感分析、用R语言可视化流量趋势——每一份作业都成了实习中的“应急工具箱”。当我可以用课程理论快速定位问题时,我更加确信,商科生的跨界技能正在成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04

04

04





专业与人生规划

你的专业如何影响了你的未来选择?

@何青妍:

自媒体十万粉丝的商业实践

选择MKT(市场营销管理),不仅让我系统学习了品牌管理、消费者行为、数字营销等核心知识,更让我在实践中早早找到了职业方向

从大一开始,我就利用课堂所学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四年下来全网积累了10万粉丝,并与上百个品牌达成合作。这些经历让我在校园阶段就积累了真实的市场洞察内容策划商务谈判能力,远超传统课堂能提供的经验,并也让我在大学期间就拥有了一份很好的副业。虽然很多人认为MKT不像一些理科专业有很好的公认的就业前景,但我认为如果当年没有选MKT,我的自媒体事业绝对做不到现在这么好~


何青妍的社交媒体


@ 程一航:

录取+就业 双保障

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发现MKT专业的亮点有几个。首先是,在申请上有着巨大优势,这也是许多家长和同学所关心的,由于专业开设的课程的合理性,以及BNBU的声誉,许多学校的商学专业(比如新国立、港大),都对MKT的同学表现出了较高的录取意愿

其次,就是专业能够极大的提升同学的小组合作能力沟通意识。MKT的课程,90%以上都拥有团队协作任务,能更好的培养学生集体工作的能力和沟通的意识,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和学术生涯。

而在未来发展上,大部分MKT学生,包括我在内,未来职业选择方向都会选择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的职业方向,比如市场分析师、营销团队管理者等。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同学们对于专业就业前景的认可。而如此之多的同学,能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恰恰说明了市场和社会对于本专业含金量的认可。




@ 吴梓瑄:

转专业,我的商业洞察觉醒

专业选择重塑了我的未来发展方向。大一分流时,我选择了财务学,但POMM(市场营销管理原理)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意识到商业洞察比财务数据更吸引我。

大三我转入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在广告公司实习中、以及与同专业的学长学姐深谈后,我更确信自己适合数据与创意相结合的领域。我们会用Python分析电商用户行为,用A/B测试优化广告点击率,甚至用情感算法解码网红评论区。这种“理论+工具”的组合,让我们既能策划创意campaign,又能用数据证明价值。未来十年,所有行业都需要懂数据的故事讲述者:无论是通过SEM模型预测消费趋势,还是用决策树制定定价策略,市场营销的边界正不断向科技融合。

吴梓瑄获得奖学金(右六)

更重要的是,这个专业教会我一种思维:用代码解构人性,用洞察重构商业。就像我曾用课堂学的文本挖掘,帮公司定位出餐厅差评的关键症结——在这里,冷数据与热创意从不矛盾。

这份专业转向不仅让我在申请研究生时聚焦消费者行为分析方向,更明确了最终的职业目标。


05

05

05




实习经历

如何找到实习?实习经历对你有哪些提升?

@何青妍:

简历优化+精准投递

我是在“实习僧”投的简历,及时投递很重要!投简历的时候可以多投新发布的岗位哦,入选几率大很多!

一定要把最亮眼、最契合岗位的经历放简历最前面!我后来才知道我们那个岗位一共收到了900份简历,筛简历的同事看了700份,最后录了3个实习生,所以你的简历上一定要有吸引人pick你的经历,要不然HR一下子就滑走了。投简历的时候,我特意把做自媒体的经历放在最前面,重点写了怎么分析对标账号策划爆款内容这些和岗位直接相关的内容。后来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了很多关于热点捕捉和数据分析的问题,因为我确实有实操经验,回答起来就很顺。面试的时候紧贴着职位描述讲自己的经历,这个也很关键哦!

何青妍(第一张图左二)在小红书实习

工作内容上,我主要负责的是小红书春节期间《又见爱人》直播活动的微博推广。简单来说就是要想办法让活动上热搜。每天要看很多数据,找合适的话题点,然后和团队一起策划推广内容。还要盯着热搜榜,看哪些话题有潜力,及时调整推广策略。这段经历让我对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的运营机制了解得更透彻,也学会了怎么在大型活动中做跨平台推广




06

06

06




申研之路

回顾你的申研过程,你有怎样的心得与感悟?

@ 程一航:

培养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能力

最关键的心得是跳出“多考一分,打倒千人”的高考思想,成绩并不是唯一的申请成功标准

我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成绩处于一个区间内的同学在申请结果上并不存在多大差异。比如同为一等荣誉学士,GPA为3.5的同学跟GPA为3.6的同学在申请结果上很难有显著差异;并且,研究生申请并不是唯分数论,相关的商赛经历、语言成绩、实习经历等等,都能够成为重要的加分项,而加分项的重要程度则因院校的重视程度而不同,很难达成统一的标准。所以本质上来说,考验的是同学们多元化、全方位发展的能力。

程一航参与学生会、欧莱雅Brainstorm

全球青年创新策划大赛、实习

对于文书撰写,现在许多同学选择聘请留学中介,即使留学中介能够帮学生减少申请材料的撰写时间,但是也存在着沟通误解等导致申请资料出现重大问题的不可预测因素。本科阶段所学习的体系和所参与的竞赛给予了我基本的文书撰写能力和材料检查能力。我可以用专业术语尝试向目标院校表达我自身的优势,对中介所撰写的内容也有基本的判断。

程一航收到的部分offer




@ 柯春妍:

理论+实践+选择

申研过程中,我的市场营销专业背景形成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体系。首先,课程体系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框架:通过消费者行为学、数字营销等核心课程的系统学习,我掌握了4P理论、STP分析等专业工具,还有omnichannel marketing营销方法。这种理论储备在商业竞赛中都对我十分有利,也在竞赛中运用上了(欧莱雅大赛、HKICPA)。参加竞赛积累比赛与实践经验,不仅能在实践中收获真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还能为后续的文书和简历提供极具价值的素材。所以也非常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本科阶段参加一到两次具有含金量的比赛项目~


柯春妍参与比赛

其次,专业与实践的高度契合在申请中也有很大优势,因为我申请的都是Marketing项目,本科的学习和过往经历都非常符合项目要求,例如,我会在文书中丝滑地提及学过的理论和课程收获,展现自己的专业水平对Marketing的兴趣

在选Offer阶段,系主任Winston和FYP导师刘萌萌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暖心的建议,非常感谢他们针对我的情况并结合现在的趋势为我做出判断,给予我非常专业的建议,他们让我了解了怎样的选择会对未来更加有利,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地区喜好,更重要的是前景和未来就业的问题。

柯春妍收到的部分offer




07

07

07



申研的建议

对学弟学妹在时间规划、心态调整等方面有何具体建议?

@ 程一航:

与其焦虑,不如行动

我的最核心建议就是让自己忙起来,而忙碌中的闲暇才能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放松。

让自己忙起来并不是失去目标,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而是真正的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强身健体等等。当真正忙碌起来时,我们所面临的内耗、焦虑,反而变得无暇顾及,负面的心理因素会得到缓解。

2025 BNBU足球系赛管理系夺冠

至于心态方面,我则认为要讲究问心无愧,如果想去追求某个东西,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功利主义,而是尊重自己的内心想法,放手去做。如果求而不得,那也不必强求,我更愿意相信这个东西可能是跟自己无缘分。总之,要保持一颗较为平和的内心,既不能失去了上进的意识,也不能盲目冒进。




@ 吴梓瑄:

方向明确时间精细深耕长板

核心心得在于方向明确时间精细深耕长板。我从大二开始摸索,大三才真正确定申请量化分析方向,于是果断调整实习方向,在实习时用爬虫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既补了技能又积累了案例。

时间规划上,错峰安排是关键。我在大三寒假开始准备雅思,暑假专注实习,9月集中选校,11月前完成投递。比如新国立MAI的投递最好赶在第一轮投递,这样能优先打磨重点项目文书。

吴梓瑄收到的部分offer

心态上,焦虑不可避免,但拆解任务最有效。建议学弟学妹早建“申请进度表”,用Excel跟踪每所学校材料状态(如成绩单寄送、推荐人提交),避免低级失误。申请季每天睡前记录3件小事(比如推荐信确认邮件、文书修改进度),用具体进展对抗虚无感,少刷对比帖——我曾因看到别人“五申五中”陷入自我怀疑,后来发现专注自身优势更重要。

回头看,我的专业背景并非完美,比如我曾抱怨“为什么市场营销不能只学理论”,也曾为复杂的统计模型熬夜抓狂。但正是这些“不舒适”的经历,让我在申请和职业中有了差异化的筹码。抓住课程中每一个“超纲”的机会——无论是选修编程课,还是研究其他领域。这些碎片最终会拼成属于你的独特故事。




@ 柯春妍:

你才是故事的主角

申请季前三年需要做好规划和时间管理,比如学弟学妹们大二大三时可以多参加竞赛积累实践经历和文书素材,并且最好有两段实习,形成学术深度行业视野的双重优势。


柯春妍在跨境电商以及国际公关公司实习

申请必要的语言考试,如雅思,也建议在大三开始着手准备,最好在大四之前考出来,雅思千万别拖!短时间备考效率会更高,不要拉长战线,学完准备好就可以试一试了。

其次,在和中介沟通的时候,自己一定要主动文书要自己当甲方文书需要自己多上心多改,可以把课程项目里做的用户画像分析、竞赛中的定价策略这些干货加入其中,写的具体专业一些,不建议写的太宽泛。只有自己是最了解自己故事的人,文书和个人简历都要展现出自己的个人优势,可以多和中介打磨沟通,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文书。

最后,漫长的申请季会伴随一定的焦虑,但是落实好每一件事后就放平心态耐心等待就好,不用过于心急~回顾这一届的同学和朋友们,大家最终都拿到了超出预期的好结果,曾经以为高不可攀的高校录取,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所以大家都要对自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