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9号上午,大会进行以“可持续发展评价与优化”为主题的研讨会,这是本次大会上的第七个研讨会,由山东财经大学沈万芳教授主持。
报告一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赵友春书记,赵书记的报告题目为: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赵书记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近10余年,山东省科技厅等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包括承担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国际CDM培训班、建立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创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研究,构建山东省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等工作,并对今后如何加强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提出设想。
报告二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段培新博士,段老师以“精准计量山东省煤炭消费,构建煤炭压减长效工作机制“为报告题目,段老师团队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目前煤炭消费压减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搭建煤炭消费检测平台,实现精准计量,并构建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煤炭消费压减长效工作机制。
报告三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王凯凯博士,他的报告题目是:基于碳足迹的金融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实证研究。王博士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金融行业碳足迹,并从产业链和最终需求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各省金融业碳足迹主要来源行业和最终流向。
第四位报告人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刘晓雯,她的题目是“新时代下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评价”。该报告以我国16座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和Malquist指数模型,对其可持续发展转型效率进行评价,并针对各类型城市特点分别给出相应对策建议。
报告五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史佳凝,其报告题目是: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该报告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框架,运用非导向规模报酬可变的两阶段网络SBM-DEA模型测算了2005-2017年我国29个省份的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阶段、绿色成果转化阶段和总体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动态演绎和区域差异以及命令型、市场型和自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最后一位报告者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孟庆港,他的报告题目为“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效率测度及时空演进分析”。该报告以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静态和动态视角,构建了蕴含环境约束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Dagum基尼系数探究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效率及其空间差异;运用Malmquist指数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与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关系。
六位嘉宾的报告十分精彩,引起了参会听众的思考,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